中日韩合作迎来“小阳春”的三个缘由
来源: 海外网   日期:2018-05-09 00:00:00  点击:7656  属于:中国新闻

96d7c1ac8572472a9466a3ca8c1ea25e.jpg

李克强总理在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图源:中国政府网)

5月9日,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日本出席此次会议并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李克强曾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的记者会上表示中日关系确实出现了改善势头。现在两国关系出现了“小阳春”,要防止“倒春寒”。

中日韩是亚洲主要经济体,GDP总量逾15万亿美元,超过欧盟,占东亚GDP总量的90%,占全球GDP总量的20%。在经济上三国各具优势,互补性明显;在地理上,可谓近在咫尺。但因各种原因,中日韩三国间的贸易量尚不足三国对外贸易总量的20%;中日韩还面临其他不少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2008年12月,中日韩领导人首次在东盟与中日韩(10 3)框架外举行会议,并逐步建立了以领导人会议为核心,21个部长级会议和70多个工作层磋商为支撑的全方位合作体系。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每年在三国轮流举行,推动建立面向未来、全方位合作的伙伴关系。但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连续举行了五次会议后,第六次会议推迟了三年,第七次会议推迟了两年半。2018年之所以能举行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源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中日韩共同利益的扩大。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0余万亿元。联合国发布的《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认为,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同时,中国倡导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方针,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同,中国与包括日本、韩国的共同利益扩大。据统计,2017年日本对华出口1328.6亿美元,增长16.7%,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9.0%。韩国对华出口达到1775亿美元,连续五年成为中国最大进口来源国。改善中日、中韩关系,进一步推动中日韩经济关系发展的呼声在日韩两国不绝于耳。

其次,特朗普的“逆全球化”行为使美日韩关系,中美关系产生了难以回避的问题。中日韩需要发展三国之间的合作,以缓解特朗普“逆全球化行动”的冲击。特朗普上台后,提出“美国第一”的口号。这一口号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冷战结束,随着全球化的扩大与深入,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要素的配置,美国在享受大量价廉物美进口商品的同时,出现资本流出,制造业空洞化,失业率升高等情况。同时,美国为维持世界霸权,在世界各地驻军,承担了相当高额的安全费用。这些已呈难以为继之势。因此,特朗普在胜选后就宣布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驱逐移民,迫使盟国承担更高数额防务费,甚至向世界宣示“贸易战”。其所作所为不可避免地会损害美国与中日韩的关系。2018年4月安倍访美,希望缓解日美经济摩擦,特朗普却公开指责日本对美国保有巨额贸易顺差,拒绝像对欧盟那样在钢铝关税上给予日本暂时豁免。上述背景下,日本的目光更多地转向了中国。安倍表示:“我国考虑在推动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之下,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开展更广泛的合作。”

此外,朝鲜半岛的缓和态势助推中日韩关系的走近。日本认为朝鲜是日本近邻,其拥核威胁到日本的国家安全,且日朝间绑架问题久悬未解。况且,从近来半岛局势的发展来看,日本并未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而半岛局势的发展会对日本外交、安全以及内政都会发生重要影响,日本不希望被置身事外。同时,安倍政权因“森友学园”等事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急于以外交上的成绩缓解困境。

应该说,目前的世界与地区形势对中日关系、中日韩关系向着正确方向发展是有利的。我们应该抓住时机,推动这种发展。但同时应看到,美日并未放弃构筑以中国为对象的“印太战略”;朝鲜半岛形势虽有缓和但离根本缓和尚远;安倍政权目前做出了改善对华关系的姿态,但能否从根本上回到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和双方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的立场上来,尚需观察。因此,力争和平与合作,同时作好竞争准备,仍应是我们目前应有的立场。

(王少普,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海外网特约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推荐阅读:

中国总理时隔八年访日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