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了全世界,特朗普会收手吗?
来源: 海外网-中国论坛网   日期:2018-07-30 00:00:00  点击:7285  属于:中国新闻

20180726_00709.jpg

资料图:特朗普 (图源:东方IC)

近期,围绕美国加征关税的强硬单边主义行动,当事各方的应对表现既有相近之处,也有所不同。欧盟、中国、加拿大、墨西哥、印度、俄罗斯、土耳其等经济体均采取了针对性反制措施,并将官司打到了世贸组织。韩国则接受了美方关于输美钢铝产品自主进行数量限制要求,换取美方加征关税豁免。为了避免在影响更大的汽车及其零部件领域再度遭受重压,欧盟采取了更为大胆的措施,寻求与美国建立以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为基础的双边自由贸易关系。从目前来看,这些动作都无法完全阻止特朗普将贸易争端的战场进一步扩大,即便是欧美已经达成的共识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特朗普朝着挑起全球贸易战的方向越走越远

截至目前,特朗普采取了一系列单边行动,加征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已经连续挥舞了两个回合。第一轮是针对美国进口的钢铝产品加征关税,棒打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许多国家;第二轮针对中国的输美商品,涉及机械、电子、化工、家具等1300多类商品。两轮加起来,大约针对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输美商品,在美国进口中的占比达到5%左右,相当于美国以外国家面向全球出口总额的0.8%。尤其是中国受到影响的出口额接近中国全部出口的3%。

还有两轮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已经高高举起,尚未完全落下。一是美国商务部根据特朗普的要求,正在就美国的汽车及其零部件进口是否危及美国安全保障进行232调查,最大的可能是对其他国家的输美汽车及其零部件加征25%的高额关税。仅这一项所涉及的美国进口额就达到了全部进口的12.1%;占美国以外国家出口总额的1.9%。由于日本、欧盟和韩国等汽车生产大国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很高,对美国出口汽车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也比较高,受到的影响远大其他经济体。二是特朗普提出要对中国输美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在这之后又加码到中国所有输美商品。照此计算,将有金额达4500亿美元左右,大约占美国进口21%的中国输美商品受到影响,相当于全球美国以外经济体出口总额的3.2%。

随着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进一步升级,已经实施再加上正在准备实施的部分全部计算在内,美国可能对超过800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关税,覆盖面达到37%。另外,从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的全部出口来看,将有6%左右的商品受到影响。由于特朗普主要针对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商品采取加增关税措施,下一步还有可能向电子通信设备(22%:在美国贸易逆差中占比——以下同)、杂项商品(13%)、纺织品服装(12%)、化学品(12%)等商品下手。加征关税覆盖面可能超过50%,与上世界20年代末大萧条时期美国加征关税覆盖面相近。这种可能性虽然不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单边主义对全球经济的不利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表面上看,加征关税部分占全球比重并不太大,但考虑到其中多数受害方会采取同等规模的报复措施,加在一起有可能会对全球大约1.2万亿美元的贸易带来影响,占比接近8%。

对于不同经济体而言,受到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如果特朗普对全部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极端做法得到落实,中国将是最大受害方,受到影响的出口额可能上升到全部出口的近两成。预计2018年出口增速下滑压力不会低于2—3个百分点。

2017年,日本本土生产汽车出口到美国174万辆(当年日美经贸争端时期美国给日本定下的对美出口汽车数量上限),另外在美日本车企生产的汽车有370多万台,为此还有大量零部件从日本出口到美国。两项合计500亿美元,占日本对美出口额的37%,占日本全部汽车产品出口的36%和日本全部出口的8.1%。美国如果依据232调查对汽车和零部件加征高额关税,将给日本汽车产业甚至日本经济带来难以承受的打击。

欧盟对美汽车出口在欧盟经济中同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也是欧盟之所以急于和美国达成妥协的主要原因。日本估计也会采取相类似的做法。另外,韩国、加拿大、墨西哥等也将承受较大压力。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目前已经有所显现。首先是对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带来的冲击,具体表现在全球跨境并购投资减少、股市波动和其他货币对美元加快贬值等方面。IMF 7月10日发布报告,虽然没有调低对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但警告说,如果贸易争端进一步扩大,全球经济将面临下降风险。欧洲央行、韩国央行已经先后下调了欧元区和韩国的经济增长预测值。

由于美国加征关税措施从6月份以后陆续实施,考虑到上半年提前出口等因素的作用,预计其影响将在下半年及其今后较长时期逐步显现甚至明显扩大。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再度放缓的风险。

维护正常贸易秩序需要各国联手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四处挑起贸易争端的极端做法在美国国内暂时难以找到发挥纠偏作用的政治力量。虽然在国会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是由于共和党的议会多数地位,难以形成实质性遏制作用。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7月19日公布的舆论调查,针对美国钢铝产品加征关税这这件事,40%的受访者表示赞成;49%表示反对,虽然总体上反对者略多于赞成者;但是其中支持共和党的受访者表示赞成的有73%;表示反对的仅有18%,说明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在占据议会多数的共和党人中拥有较广泛的支持。另外,对全部受访者的分类结果表明,50岁以下年轻人、大学毕业以上精英阶层表示反对的占比都超过半数,高于表示赞成一方;但在50岁以上年龄层以及大学毕业以下阶层,反对和赞成者基本旗鼓相当。看来美国国内底层民意基础上也难以产生对特朗普有效的约束力量。

国际层面来看,包括欧盟、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美国盟友在内的经济体努力尝试通过双边磋商回避加征关税的恶性结果,但始终遭受美方的强硬回应。韩国则以全面接受美国的韩方自主限制对美出口要求而告终。更多国家希望在WTO等多边机制平台上表达各自诉求,反对美国的做法、但是短期内难以形成具有实质性约束作用的决议,而且美国还多次威胁要退出包括WTO在内的多边机制。

在现有条件下,如果说还有什么办法能够让特朗普收手,除了以下两种结果之外别无选择。一是双边共同大幅度削减关税和非贸易壁垒。例如,7月26日美欧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将通过零关税等措施相互开放市场并取消加征关税措施。二是有力的反制措施让美国真正感受到自身难以承受的经济损失。例如,中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土耳其、印度、俄罗斯针对美国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已经采取的报复性措施。

前者具有很大不确定性。首先,特朗普是否能够坚守联合声明达成的共识,在之前美国与中方的经贸磋商中已经发生过出尔反尔、推翻磋商成果的先例;其次,零关税安排如果仅限于双边,按照WTO的非歧视原则,只能通过签署双边自贸协定来实现。但这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做到的,要经过艰难的谈判,奥巴马政府期间美欧谈过TTIP,当时分歧很大,特朗普上台之后认为对美不公平,已经被搁置。如果重启谈判,恐怕特朗普缺乏足够的耐心等待谈判结果,欧盟内部也难以达成一致。第三,特朗普首要关注点是美方背负的贸易逆差,双方零关税,最终可能是美国的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特朗普仍然无法接受。总之,欧洲在重压之下倒逼市场开放,如果成功,既有利于推动自由贸易持续发展、也能够避免汽车和其他产业遭受关税冲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能否做到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美方也一再表示,将继续推进232调查,一旦谈判进展不符合美方要求,还要将加征关税的措施付诸实施。

后者目前的作用有限,主要原因是采取反制的经济体各自为阵、力量分散。但是,随着美国正在准备的单边行动进一步升级,即美国加征汽车及其零部件进口关税,并加大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加征关税覆盖范围,涉及到的输美商品金额可能超过8000亿美元,如果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能够达到其中一半,将对美国近三成的出口额造成直接影响,并导致美国国内通胀上升、失业增加。影响程度之大,可能会刺到特朗普的痛处。因此,各国只有加强合作,联手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并采取果断反制措施,才可能具有迫使特朗普真正收手的可能性。

中国亟需更具创新和开放意义的解决方案

面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施加的压力,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近几年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创新能力、扩大对外开放等重大战略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但是,从应对当前国际大变局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出发,我们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大这些战略的实施力度,加快推进节奏,大胆创新合作方式。

其次,要把握好针对单边主义行为进行反制的方向和范围。习近平主席在第十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上指出,现行国际秩序并不完美,但只要它以规则为基础,以公平为导向,以共赢为目标,就不能随意被舍弃,更容不得推倒重来。促使中美经贸关系重回正常轨道是最为理想的结果,在无法完全阻止美国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动的条件下,也同样应当坚持基于规则的反制措施。例如,向WTO提起诉讼,要求通过多边机制解决争端,加强在多边机制和平台上的政策协调和沟通,联合各国共同表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强烈信号、并采取相应的有效反制措施。在这一过程中,不能拿打压美国在华投资企业作为反制手段。这些企业和中资企业一样也是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保护包括美国在华企业在内的所有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是中国创造更有吸引力投资环境的需要,也是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的需要。

第三,要从维护未来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稳定中美关系大局和倒逼国内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需要出发,提出一些更具创新和开放意义的解决方案。比如,与美方探讨重启高水平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开展以零关税为基础的双边自贸协定谈判的可能性。这将为更多美国企业和商品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有利于保障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投资和贸易活动的合法权益,打造中美双方长期互利共赢合作关系。与此同时,也可以为解决当前贸易争端提供对话平台和谈判机会。我们也将在开放条件下提升认识、防范和消除经济安全风险的能力。

【注:除特别注明之外,数据来源于世贸组织和各国统计。】

(赵晋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人民日报海外网智库作者)

更多中国理论权威解读,尽在海外网—中国论坛网(www.china-theo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