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一名书生的侠骨柔肠
来源: 海外网   日期:2018-10-30 00:00:00  点击:7226  属于:中国新闻

image.png

金庸走了,他留给我们的江湖仍在。

著名作家倪匡曾说:"凡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从最早的《书剑恩仇录》到《越女剑》,金庸在其一生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江湖儿女的爱恨情仇,展现了一批批英雄豪杰在大时代的悲欢离合,让人们为之牵肠挂肚或是辗转唏嘘。

金庸的武侠作品主要发表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但其作品不断搬上荧屏演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人,时至今日魅力依旧不减。乔峰的义薄云天、郭靖的家国情怀、令狐冲的浪荡不羁……,他笔下的小说主角深入人心,成为当代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理想人物。他还刻画了霍青桐、黄蓉、小龙女等无数爱憎分明的奇女子,成为众多人倾慕追求的完美对象。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爱恨情欲,也发现了自己的目标追求,在这过程中也塑造了我们自身的精神气质。

金庸除了武侠小说以外,他还是一个媒体人,常自称为媒体工作者。金庸青年时期先后在杭州《东南日报》、上海《大公报》等任职记者编辑工作。1959年,金庸创办香港《明报》。他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精神发表了大量时政社会评论,展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良心,同时也让《明报》在竞争激烈的香港报纸中开出一片新天地。因此,可以说,金庸在他的生活工作中也展露出"为国为民,侠肝义胆"的侠气,践行着“侠之大者”的理念。

我们看到,无论是金庸的作品还是工作,都体现着浓浓的家国情怀。金庸出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从其懂事起,便面对着一个山河动摇的国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局势中辗转流荡,外国侵略者的残忍暴虐和老百姓的艰辛痛苦让其留下了深刻影响。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在他的小说中也能深刻感受到。因此,金庸也期望着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兴旺,不再遭受民族屈辱。

金庸曾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这样壮大,靠的就是改革和开放。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内部要积极进行改革,努力克服困难,改革成功了,我们的民族就会中兴。”这句话放到今天仍然适用。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扩大开放的决心和力度不能有丝毫松懈。

如今,昔人已乘黄鹤去,但这样一个侠骨柔肠的书生不会从我们的脑海中擦除。我们只能说一句:但愿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査老,走好!(人民日报海外网评论员 孟庆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