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对彼此更了解,情谊更浓烈”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2018-11-29 13:14:28  点击:7269  属于:中国新闻

“人在俄罗斯Russia”微信公号的成员(左一)正在采访。资料图片

  几场秋雨一落,莫斯科迅速步入树叶凋零的寒冷冬季。但这没有影响何海洋的快乐心情。何海洋是微信公号“人在俄罗斯Russia”的创始人和核心成员。10月28日,是何海洋团队“迎新”和集体“街采”的日子。几个月前,他们刚刚送走了学成回国的几位老团员。现在,又有4位新成员加入。

“人在俄罗斯Russia”更像是一个兴趣小组,2017年6月由莫斯科几所高校的几位中国留学生自发创办。公号每期会推出一张受访对象的照片、一段用中俄双语呈现的采访内容以及一首俄罗斯歌曲或一段音乐。尽管还很稚嫩,但就像2017年6月24日推送的首篇公号文章《与您的第一次相约》中所写,“让更多中国人了解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精神,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文化……”

这是很早在何海洋心中萌发的一个念头。2016年来到莫斯科动力学院读博后,他这个愿望更加强烈。与俄语专业的罗婉琦、黄少飞等新朋友的相识,让他有了尝试的可能。几位年轻人在微信公众平台、俄罗斯社交网站“VK.com”(简称“VK”)上注册账号,用双语推送文章。

何海洋难忘第一次“采访”的经历。那是刚到莫斯科不久,他去高尔基文化公园。何海洋瞅准了一对阳光、外向的情侣,但在旁边站了很久,才鼓起勇气上前搭讪。对方欣然同意了拍照和采访的请求。那天,何海洋在公园里一共“搭讪”了8位俄罗斯民众,其中6人接受了采访。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原来相互间的沟通,只需要多一点勇气、多一点主动”。

这对情侣的照片和简短文字,成为“人在俄罗斯Russia”的首篇人物故事。在微信公号上,女主人公特地留言说“谢谢你们,愿意走近我们的日常”。

陆续有其他中国留学生加入团队。每逢周末,团友们便到人多的公园、大街、旅游景点等地采访。一年多下来,已经接触采访了两三百位俄罗斯各界民众,其中有39人(对)的故事被搬上了微信公号和VK公号,有“喜欢安静地在公园休息”的俄罗斯小帅哥,有“深深爱着莫斯科”的年轻姑娘,有来自高加索山下的骑自行车小伙,还有带着孩子来莫斯科看名胜古迹的母女……

何海洋印象最深的是一对俄罗斯老夫妻。得知他们来自中国,老人主动拉起年轻人的手,回忆和分享当年大学里他们同中国留学生的交往故事,聊起孔子的学说与中国的自然风光,还关切地询问孩子们在莫斯科的生活学习情况。

青年人的爱情永远有吸引力。在索科尔尼基公园,罗婉琦她们遇到一对年轻情侣。小伙与姑娘相识于2011年的一个中学生野营活动。一别5年,居住在莫斯科的男孩与回到雷宾斯克的女孩没再联系。直到2016年,女孩在翻检信件时看到男孩当初所留地址,尝试写出第一封信。之后,两人便开始了书信往来。2017年,女孩考上了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他们的接触更多了,不久就坠入了爱河。“不管哪个国家,年轻人的爱情永远是那么浪漫、让人向往。”公号上,《我们的爱情》一文讲述的这对情侣的美好故事,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回想起来,有个细节挺让他们感动。在他们采访接触的上百人中,有人谢绝采访或不愿意聊天,但迄今为止,却从没有一位受访者要求他们出示证件。何海洋认为,这是因为“我们有十足诚意,承诺照片和文字经对方同意后才上传至公号推送。他们也有主动了解、交流分享的共同意愿”。

微信公号的影响还很有限,但这不影响何海洋他们的热情和干劲。“友谊之桥,不会凭空而降。每个人都主动去拥抱、沟通,才能让我们对彼此更了解,情谊更浓烈。”何海洋希望把公号坚持做下去,“走近了,才能消除距离和误会,加深我们的友谊。”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殷新宇)

《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7日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