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你起对了吗?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期:2019-01-25 13:30:15  点击:7026  属于:中国新闻

图片来源:百度

“尚可”“苏轼”……对汉语学习者(汉语非母语)来说,给自己起个中文名字并不鲜见,但如何让自己的中文名字原汁原味、内涵丰富,却大有讲究。

“我们特别希望外国汉语学习者能有一个寓意美好的中文名,毕竟这个中文名要跟随他们一生。如果将来他们从事和中国有关的工作,一个比较正式的中文名是必不可少的。”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孟德宏老师说。

有了一个中文名

来自格鲁吉亚的尚可如今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硕士。在第比利斯国立大学读本科时,尚可就对东亚学很感兴趣,那时他一边学习中文,一边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等。

后来,尚可有机会赴浙江大学交换1年学习中文,汉语听力老师给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尚可”。“尚可的意思是‘一般般’,我没觉得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它和我的名字Shako发音差不多。”尚可如是说。实际上,这个名字背后的含义更深,老师对尚可的努力表示肯定,但又为了避免他过于骄傲,不称其完美而称其“尚可”,以激励他不断努力奋斗。

“3年前,我的第一位汉语老师给我起了‘苏轼’这个中文名。当时刚开始学汉语,我也不知道这个名字的含义。后来我请教老师并查阅资料,才知道苏轼是北宋的一位大文学家。我非常喜欢他的诗词,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能有这样一个中文名。” 来自埃及的留学生“苏轼”告诉笔者,“老师之所以给我起名‘苏轼’,可能因为我是一个很爱写诗和讲故事的学生。”

来自意大利的留学生白可平对中国姓名文化很是感兴趣。“我发现中国人对自己的姓名有特殊的感情,他们也会因为自己的姓名而骄傲,因为每个名字通常都蕴含着家族的寄托与传承。”白可平说。

正如白可平所言,每个人从呱呱坠地起,便有了自己的姓名。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代号,也包含了父母等长辈对孩子的期望和文化的传承。

和中华文化相结合

就外国人的中文名而言,孟德宏认为“汉语学习者应该拥有一个比较正式、符合中国文化传统且与自身性格爱好相一致的中国名字”。

孟德宏通过观察发现,外国人给自己起中文名一般分为3种情况。第一种是以自己喜欢的中国人命名,比如曹操等;第二种是以自己原名的谐音命名,这种现象比较常见;第三种是以自己喜欢的事物命名。

孟德宏举了一个例子,“曾经有个学生给自己起名叫‘牛肉面’,原因是觉得牛肉面很好吃。在我们看来可能有些怪,但这位同学很喜欢这个名字。”不过,为了能够让这位同学的名字更为正式,老师后来根据谐音将其改为“牛荣冕”。

孟德宏表示,要起一个合适的中文名,可以借鉴海外汉学家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汉语教师的做法。比如著名的汉学家白乐桑、安乐哲等,他们的名字都很有寓意。

“对外汉语教师给学生起名时,很注重中国传统。”孟德宏介绍说,通常每一届学生都会有相同的“字辈”,例如尚字辈、明字辈等,这就确定了名字当中的第二个字。如果是三个字的姓名,第三个字一般会尊重学生的意愿,可以选择一个具有美好寓意的中国字。这样既遵循了中国传统,又拉近了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在孟德宏看来,这种命名方式既能帮助老师记住学生,辅助教学,也能让学生从具有中国特点的名字中获得满足感。同时,学生既能从名字中获得美好祝福,也能激发自己学习汉语的兴趣。 另外,同一届的学生名字中拥有相同的字,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1月25日第09版 于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