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土 面向世界(美术馆巡礼⑤)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期:2019-02-28 13:51:50  点击:6983  属于:中国新闻


湖北美术馆外景


“记忆中的风景——湖北美术馆馆藏小幅绘画作品展”水彩作品《武昌司门口》,作者严云开


“中国大漆走世界——湖北美术馆漆艺藏品展”现场(韩国站)


“上传者:后人类的副本”展览现场

“百年纵横: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现场

无论从新锐青年艺术家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中坚力量,再到激活馆藏资源的研究性展览,还是空间体验的优化升级,湖北美术馆以艺术与文化的不同体验满足观众不同的需求

2019年1月1日,湖北武汉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应景的瑞雪让坐落于东湖之畔的湖北美术馆显得格外静谧。二楼四个展厅里大型的机械手臂与声光电的酷炫、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将观众的猎奇心牢牢抓住。作品“捕食器的函数”正在与互动者共舞——它依靠捕捉互动者的心跳数据,带动灯光的闪烁和旋转飘带的舞动,整个节奏正好与互动者的心跳频率一致,这正是新媒体艺术家郑达的个展:“上传者:后人类的副本”。负一楼的“记忆中的风景——湖北美术馆馆藏小幅绘画作品展”,记忆中老武汉的景观仿佛只在昨天才见并未走远;三楼的“百年纵横: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立于本土的历史叙事,细腻专业的学术研究,这是只有在湖北美术馆才能看到的展览。

从无到有 砥砺前行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湖北美术馆走过了它的第一个10年,也正是在10年的发展历程中,湖北美术馆从无到有,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大展格局。

2007年落成开馆的湖北省艺术馆热闹非凡,“观念的形态:1987-2007中国当代艺术的观念变革”展览迎来了数以万计的观众。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的武汉,聚集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创作人才和当代艺术批评力量。此展也再次唤醒了武汉的美术先锋地位,开启了一座美术馆对这座城市的公众、文化、社会及艺术生态潜移默化的影响。

然而,面对业内人士和观众的评价与反馈,湖北美术馆人喜忧参半,陷入深深的思考,如何拉近公众与美术馆、与艺术之间的距离?又如何走出一条自己的专业之路、发展之路呢?回想开馆之时,时任湖北美术馆馆长的傅中望依然记得第八届艺术节的举办引发了他的反思:虽然在开馆之际全国的艺术家几乎都来到了湖北美术馆,但展览一结束,艺术家走了、作品没有了,跟湖北美术馆再没什么关系了,这让他暗下决心,必须创建自己的品牌展览。“就像是一个艺术家,他会有自己的代表作、有自己的艺术符号。美术馆也一样,应该有能代表自己文化自觉、价值判断的展览项目,从而去影响艺术家、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态”。随后,根据美术馆的定位,并在征求了很多专家的意见后,湖北美术馆逐步建立起三年展和年度展的机制。

3年后,即2010年“湖北省艺术馆”正式更名为“湖北美术馆”,回归美术馆的功能本位。建立了以“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兼顾历史,重在当代”的办馆理念,秉持“展览是兴馆之策,收藏是立馆之本,教育是强馆之路”的办馆思路,形成了漆艺、水彩、工业版画、雕塑、当代艺术以及围绕20世纪湖北美术史专题的6大收藏特色,创建了“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工业版画三年展”“美术文献展”三个三年展品牌、一个“三官殿1号艺术展”年度展品牌、一个艺术季“@武汉”和一个固定陈列展“百年纵横: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自此,湖北美术馆确立了自己的品牌战略方向,奠定了四个不同种类的大展格局。

2011年湖北美术馆作为最年轻的美术馆,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重点美术馆”。这份殊荣的获得给每一位美术馆的成员注入了新的动力和信心,来之不易的背后凝聚着湖北美术馆人的辛劳与汗水、拼搏与梦想。

向美术博物馆转型

收藏与研究对于一个美术馆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展览是美术馆的皮肤,那么收藏与研究则是美术馆的心脏,对于一个年轻的美术馆来说,收藏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与挑战,而始于收藏,立于研究之上的学术研究性展览更是美术馆在收藏与研究的知识体系背后所体现出的研究能力和专业学养。

2012年“百年纵横: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作为固定陈列展正式在湖北美术馆亮相。从文献的收集整理,到展厅的再造与重建历时四年,它的实现,标志着湖北美术馆向美术博物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整个展览陈列以历史为线索,由“民国美术”(1900—1949)、“新中国美术”(1949—1978)和“新时期美术”(1979—2000)三个部分构成,将隐藏在文献和作品背后广阔而复杂的历史经纬,教育文化、时代变迁一一呈现出来。“这个展览应该说是在中国的所有美术馆当中唯一的区域性美术史固定陈列展,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文献史料不完善,但随着美术馆收藏工作的推进,会不断地丰富”,傅中望说:“这个百年展不仅仅是作品展,还通过一些文物、文献、档案,来表达、重现这一段历史,所以我们上门拜访了艺术家,制作访谈、做记录、做影像,去各个档案馆找历史文献和图片史料。我总在想,这种工作如果不由我们50年代这代人来做,往后是没有办法做的,这是抢救性的研究与收藏。它和我们平时做临时的展览不是一回事,有了这样的东西,这个馆就显得很有意思,有一种力量。”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同样认为“百年纵横——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较好地实现了美术展览馆向美术博物馆的转型,“因为文化部和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也一直在鼓励地方美术馆推出围绕本土美术史的长期陈列。这场耗时4年的展览得到了社会研究力量的支持,应该说长期展览是对美术馆的软实力—研究人员和研究能力及水平的考验。它决定了一个美术馆的未来发展路径”。

撬动艺术生态杠杆

2016年“@武汉”首次由湖北美术馆、合美术馆、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发起并正式启动,至2018年已经成功举办三届,形成全国瞩目的文化艺术季。2018年“@武汉”以“8+8”的形式,即湖北美术馆、武汉美术馆、合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汤湖美术馆、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东湖杉美术馆8家美术馆与美术文献艺术中心、艺元空间、剩余空间、佑品空间、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K11艺术村、式外空间COS-J、近觉艺术空间8家艺术机构,以16个各具特色的展览同时呈现的整体面貌亮相。秉承着“@武汉”和而不同的价值导向,坚持当代性、学术性、文献性、包容性和国际性的价值导向,致力于公共城市的建设。

武汉是艺术文化发展重镇,同时也是教育大省,各大院校、艺术机构聚集,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及构建大武汉城市化思维下,为了让武汉艺术资源得到充分发扬,“@武汉”在每年的12月,将“集中展览”与湖北地区全年“分散展览”结合起来,不仅推动艺术生态发展,亦带动地域品牌、国际品牌互惠共赢。一方面体现出了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段,多渠道办文化的自觉,另一方面,以创建共享文化发展的平台,促进湖北整体艺术面貌的集中展示。由此,“@武汉”艺术季开始发挥撬动湖北艺术生态的杠杆作用。

面向世界 交流互鉴

湖北美术馆的三个三年展品牌“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工业版画三年展”“美术文献展”分别从不同的方向践行着立足于本土、面向世界,兼顾历史、重在当代的宗旨,在立足于深厚的湖北文化根基和历史文脉的同时,持续关注其艺术类型在当下的发展现状,搭建平台,促进交流。2016年第三届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大漆世界:时序”,邀请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法国、美国、越南6个国家的58位优秀漆艺家和7所高等院校教学团队的约300件漆艺作品参展,同时邀请了湖北省博物馆共同主办,以“远近——秦与西汉日用漆器特展”单元呈现了部分湖北省博物馆古漆器藏品。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湖北美术馆在“大漆世界”这条路上已经走过了八年,“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也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在“请进来”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国际交流,带着“大漆世界”走出去。2019年,第四届“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将如期举办,同时“中国大漆走世界——湖北美术馆漆艺藏品展”也将继埃及、韩国、德国巡展之后抵达日本,促进文明的交流互鉴。

(本文图片均由湖北美术馆提供)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2月28日第07版 符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