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灵看常德(行天下)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期:2019-03-11 17:24:28  点击:7377  属于:中国新闻


湖南常德桃花源  来自网络


桃花源故渊湖 来自网络

走访文人故居

从北京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到湖南常德时,已是早上八点多。路边吃过早点,我们便在站前的一个宾馆住下了。办入住手续的是姐妹俩,旁边坐着一个年轻男子,我们进来时,三人聊得正投机,开始以为是店里人,后来才知道他是邻居,一个汽车司机,姓王。

我们很快和他们混熟了,交谈中,得知我们是来旅游的,小王告诉我们,常德市有个临澧县,该县有林伯渠和丁玲的故居。

我了解丁玲,知道她是著名作家,很早就参加革命,在延安时,毛主席称她是“女将军”,就文学上的一些问题常与之探讨。丁玲的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读了几遍,深为她的写作才华所折服,如今来到这儿,她的故居是一定要去的。林伯渠是老一辈革命家,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我喜欢他的诗集,有些经典句子甚至还常挂在嘴边,所以也一定得去瞻仰。

我们先去了林伯渠故居,听说那里景色好,装修时间早,服务设施也全。当我们进入故居景区时,林家老年间的几间房屋还在装修,屋门虽大开,但装修工人不在,我们不便进屋,便在院内转了转。我在林老手植的大树前照了几张相片。在上山的路上,我们欣赏了林先生的诗词碑林,还在山顶瞻仰了他的铜像。

丁玲的故居在大山里,几经打听,又走了一段坎坷不平的路才在一个山坳里找到。房屋很大,也很新,几进几出的院落,高大的围墙,气派十足,显然是按原样装修过的。由于是中午休息时间,大门紧闭,我们没能进去。不一会儿围上来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乡,自称是丁氏家族的老邻居。他们说:“丁家原来的院落比这大多了。”又指着远处一段土墙说:“你们看,那才是丁家的旧围墙。”

老墙挺立在故居的东北角,隐在树丛中,露出老旧斑驳的面孔。我朝它走去,跨过长满野草的田埂,拨开脚下的荆棘,前行几步,与老墙合影。此时思绪纷飞,我想起了《怀念丁玲》中的一些章节,“衰草掩映着你的荒原小道,野花洁白,叶片青绿,一只蝴蝶停在一堵残墙的墙基上。翅膀轻轻扇动着这个午后的浓荫,在直射的阳光里。一个灰色老人在沉默,他仅此的恍惚,转眼就交给了青山背后烈烈的秋风”。

从丁玲故居出来,在返回的路上,小王说时间还早,便带我们去看枫树花海。花海的门口,有一条用水泥搭就的走廊,上面缀着鲜花。

沿着走廊前行,到了一个村落,其中前一排房屋尤为醒目,房屋规模很大,房顶上密麻麻的黑瓦略显陈旧。小王说,那是翦伯赞先生的故居。我又惊又喜,想不到在这里见到翦先生的故居。

翦老是北京大学副校长,又是历史学家,参加革命早,和田汉、郭沫若是同时代的人。现在,他的故居已成了博物馆,其中详细介绍了翦老的成长、革命经历以及他在历史研究上的贡献。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仔细参观了博物馆中的每一件文物,联想到丁玲、林伯渠和粟裕等人物也同样出于常德,不禁感慨常德市人杰地灵。

探访“世外桃源”

除了临澧县,常德市还有个桃园县。桃园县的桃花源镇因《桃花源记》名声鹊起,成了当地宝贵的旅游资源。常德古称武陵,与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提到的武陵吻合。不管陶渊明此文是针对社会现状憧憬出来的理想世界,还是以自己的避世思想所臆造的世外桃源,又或许是他真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但文中的主人公是武陵人,仅此一笔,可以想见陶渊明是因武陵有感而发。后人要解桃花源之谜,追寻陶公的思绪,就要到他向往的地方。这也是我这次来常德并于此小住的理由之一。

桃花源古镇实际上是一条街,大约一公里长,脚下青石铺路,路两边是古色古香、大大小小的店铺,卖食品的、服装的、古玩的,应有尽有。因为不是节假日,店铺门前都比较冷清。街上有各种雕塑,模仿历史人物和事件或社会上业已消失的古老行业,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一群年轻人正在“剃头挑子”塑像前摆姿势留影,嘻嘻哈哈地笑个不停。

缅怀抗战先烈

常德有多位名人,有令天下人向往的美景,另外,由于地理位置独特,它还是一个抗战名城。1943年11月,日军集结16万兵力进攻常德,试图占领长沙、洞庭一带。著名的常德保卫战就发生于此,打得十分惨烈。在常德保卫战的烈士墓前,墓志铭上记载了英雄们在数倍于己的敌人面前如何坚守阵地,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如何以巷战拒敌的过程。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不禁潸然泪下。这些军人都是民族的英烈,是顶天立地的好汉,值得永远纪念。

我在常德呆了三天,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返程北上。回来之后,忆湖南之行,久久在脑中显现是常德的人杰地灵。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3月11日第12版 李古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