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为何受青睐?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期:2019-03-27 16:38:51  点击:6952  属于:中国新闻

3月24日,四川省眉山市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东坡片区的“西南智慧农业项目”现场,工作人员在打理无土栽培蔬菜。 张忠苹 摄(人民视觉)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推动包括智慧农业在内的一系列领域自主创新。

目前,智慧农业技术已经应用到生产监测、温室植物种植、精准灌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诸多领域并形成独特优势。更引人注目的是,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国内互联网巨头一年来也纷纷加快了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布局。智慧农业为何受青睐?本报进行了采访。

提品质、促增收

下载一个APP在线预订支付,半个小时无人机就像外卖一样送到种植户面前,轻轻一拨操作器上的摇杆,载着农药包裹的无人机便起飞了,所经之处的田地都均匀地喷洒上了农药……以往需要干几天的活,如今在无人机的帮助下几个小时就高质量完成了。

这些都是智慧农业的生动体现。据介绍,所谓“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从广义上来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内容。专家指出,信息和知识是智慧农业的核心要素。当前,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与农业深度融合,具备农业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个性化服务的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运用到了实践中。

近年来,“智慧农业”在中国各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要求三产融合发展,打造生产要素齐备的全产业链;河北省石家庄市大力实施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围绕科学施肥、精准施药,育种与产业结构优化布局等实际生产决策需求,在11个县(市)区建立区域站物联网应用45个;山东省加快推广“互联网+农业科技综合服务”模式,优化农科驿站、微课堂、手机APP、12396直播间、12316农业公益服务体系等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云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太原市民罗盛捷对智慧农业非常关注并且会经常在网上买绿色有机蔬菜。他表示,智慧农业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减少误差、精准作业,从智能加料到智能分拣再到智能包装,实现了一体化作业流程,还能带动休闲旅游和农家乐,农民也能增加收入。

初起步,挑战多

随着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农业发展质量变得更高、竞争力也变得更强。

“互联网时代利用技术发展农业是顺应需求的,不仅可以提高传统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也在改变农业从业者、消费者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加上我们国家原本是农业立国,大量的土地都和人口联系在一起,智慧农业也能走出中国特色。”现生活在北京的杨卓青曾去大型农场进行过社会实践,对“智慧农业”很有感触。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国内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快了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布局。例如,阿里AI养猪项目通过构建AI算法,实现“猪脸识别”,从而帮助养殖户随时随地对动物的健康状态进行管理;腾讯AI Lab在温室种黄瓜的过程中,浇水、通风、光照和施肥等工作由人工智能传感器收集的环境和生长数据,通过强化学习和计算,进行判断再驱动温室里的设备元件自动完成。

和许多互联网化产业发展历程一样,智慧农业也经历着各类由人工走向智能的机遇和挑战。中商产业研究院测算显示,我国智慧农业的潜在市场规模巨大,前景十分广阔。然而,目前农业多数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的阶段,大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落后,对于智慧农业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且较为分散。

王沁在陕西省安康市一家全产业链民营茶企担任总经理,她表示,自己已经关注农业物联网多年,总体来看应用智慧农业的技术费用较高,农业风险因素较多,若数据收集不够多,铺设设备的费用和传统农业经营成本相比较并不一定划算。“农业物联网技术实际应用方面需要有完整的系统,不同类别的数据需要不同的零件,如果只是进行简单的温度湿度监控,意义并不是很大。”王沁说。

有潜力,也要尊重规律

《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2017~2021年投资商机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以应用(硬件和网络平台以及服务)为基础的智慧农业市场有望在2022年达到184.5亿美元的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8%。

专家指出,总体来看,智慧农业在中国展现出较好的发展潜力。未来,需要进一步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从多个方面向农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延伸,最终促进智慧农业更好地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指出,应尊重农业科研规律,拉长农业科技项目的考核周期,加大对草牧业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探索在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草牧业发展的技术模式;同时可通过遥感、雷达等技术实时监测生态系统,将生态政绩考核落实落细,这样的智慧农业更具实际意义。

北京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道亮认为,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及智能农业装备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智慧农业逐渐为人所知。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也渗透到农产品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实施智慧农业的软硬件环境,未来智慧农业需要向农业资源管理、农作物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管理、农村政务服务管理四个子方向进行延伸,真正和农业的各个环节融合起来。

李道亮建议,未来实现农业物联网产业化,应着手突破农业物联网核心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探索农业物联网商业模式,加快农业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开展农业物联网补贴,大力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同时,加快制定农业物联网发展的产业政策。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3月27日第11版 张洁凡 张天弛 王俊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