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性金融,助力长江美又富
来源: 海外网   日期:2019-06-12 00:00:00  点击:6989  属于:中国新闻

国开行支持的武汉市青山北湖污水收集处置系统。

重庆涪陵榨菜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操作自动化包装设备。

长江经济带集聚全国40%以上的人口,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40%以上。长江生态好不好、发展成色绿不绿,直接关系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

长江经济带谋求绿色发展,如何解决资金难题?近日,记者在重庆、湖北等地采访时了解到,开发性金融正发挥积极作用。在国家开发银行的相关支持下,长江三峡库区沿线绿色发展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沿江地区绿水青山更美,金山银山更亮。

彻底封堵“排污口”

污染在江里,根子在岸上。采访中,记者欣喜地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呵护长江、保护生态,已成为沿江工业企业自觉坚守的一条“红线”。在此过程中,开发性金融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走进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刻有“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醒目大字的石碑伫立在园区正中央的广场上。远处,高标准建成的化学品货运码头正在紧张有序地作业。

“过去,化工企业沿海临河取水排污。现在,我们一方面把直接临江的排污口全部彻底封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污水统一经过政府市政综合管网中进行高标准处理后集中排放;另一方面,在开发性金融的支持下积极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产业,在加大转型升级投入力度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历史上最好的效益。可见,只有推出更绿色、更高端、更畅销的产品,企业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兴发集团总经理助理陈晓清对本报记者说。

“共抓大保护”关键在一个“共”字,需要所有化工企业共同努力。湖北宜昌为了彻底解决沿江化工企业污染问题,推进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停、并、转、迁”,最终决定新建具备高标准污染处置措施的“湖北宜都化工园”,承接可以实现安全绿色生产的优质化工企业。

宜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黄兴发告诉记者,宜都化工园的建设得到了国家开发银行的迅速响应,国家开发银行总分行组成联合评审工作组,制定工作计划并赴宜都工业园区进行现场调研,与政府部门、园区管委会、社会资本方等进行座谈,最终为宜都市化工产业园生产区市政道路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提供20亿元的贷款。“新园区地下岩石较多,施工工程量大。目前施工进展顺利,与国家开发银行及时有力的资金支持密不可分。”黄兴发指着正在紧张施工的一台台机械设备说。

宜昌的成功实践,再次印证了开发性金融在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据了解,国家开发银行湖北分行已成功推动武汉市青山北湖综合治理、襄阳市全域乡镇污水处理、潜江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鄂州滨江防洪综合整治、仙桃和潜江乡村振兴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实现了湖北省17个市州的全覆盖。

银行“坐商”变“行商”

助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之外,开发性金融对于长江沿线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同样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位于湖北武汉的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企业,其在光纤预制棒等领域具有很强的全球竞争力。“长期以来,国家开发银行通过固定贷款、流动贷款、专项建设基金、海外代付等多种金融产品对企业改扩建、技术升级、设备采购提供支持。特别是2017年前后,一方面,我们当时正筹划A股上市融资,这个过程不确定性因素还很多;另一方面,行业的发展使得建设更高技术的生产线及园区又迫在眉睫。国家开发银行得知这一情况后进行了充分调研,最终给予了我们及时的金融支持,帮助企业顺利完成了新园区建设。”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梁冠宁说。

在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李少民看来,随着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开发性金融提供服务的方式也要随之转变。在服务长江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注重主动地为地方政府和客户谋划项目、构建融资模式、整合资产资金、挖掘经营性现金流,全流程辅导融资项目合规落地,探索信贷服务由“坐商”向“行商”转变。

“无论是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还是建设长江经济带,都给湖北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作为驻鄂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我们就是要扎根本地,协助地方政府和企业做好基础性、带动性、补短板的工作,同时构建坚固的防风险体制机制。当发展质量提高了,也将为金融风险的化解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李少民对本报记者说。

“种养结合”不愁钱

“土里种树子,四季卖果子,家里开馆子,就地进厂子,青山变金子,过上好日子……”在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村民当中,这样一首新的“打油诗”被广泛传唱。睦和村是长江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的重要聚居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当记者来到这座紧邻着长江边上的美丽村庄时,发现这里的各种农作物相间生长、不少家禽漫步林下,一派“慢节奏”的田园风光。

“以前我们主要从事土豆、水稻、玉米、红薯等传统农业,如今我们开始着手发展柑橘、荔枝、柚子、枇杷、脐橙等经济型果林,并采取间作套种、种养结合的方式,形成‘树上有花有果,林下有鸡有鸭’的良性循环。这些果林是我们的‘摇钱树’,也是守护江边水土的一道屏障。”睦和村党支部书记、涪陵区睦和龙哥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家奇说。

据了解,为了改善长江流域环境,加快地方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市分行在去年主动谋划,为涪陵区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将沿江绿色屏障建设与柑橘种植相结合、将生产达标排放与榨菜绿色生产相结合、将生态综合治理与规模化绿色经营相结合,在绿色经济反哺生态综合治理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无论是进行绿色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技术投入,还是改善本地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带动。在开发性金融的支持下,‘种养结合’的经济型果林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我们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信心更大,实现致富小康干劲更足。”刘家奇告诉记者。

将“绿水青山”视作“金山银山”之本的,还有农业企业。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平告诉本报记者,过去榨菜腌制后的溶液直接排放会形成污染,如今企业则加大技术和环保投入,用其熬制“榨菜酱油”、腌制泡菜、制作豆瓣酱等。“企业想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扩大产能、丰富原料、提升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开发性金融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发展等基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018年以来,国开行重庆分行累计发放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贷款233亿元。未来,我们将发挥好开发性金融工具作用,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市分行行长王卫东说。(记者 王俊岭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6月12日   第 11 版)